返回

致公党信息

​ 从“洪门”到致公

​ 

 

IMG_256

多亏了金庸先生,一部《书剑恩仇录》,一部《鹿鼎记》,让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了“洪门”这个组织。而两部小说中,关于“洪门”的描述,可以说是关于“洪门”的民间传说的集大成者。

我就是通过这两部小说才知道“洪门”的。

对于“洪门”的源流,众说纷纭,从来都不一致,因为在他口口相传的前上百年历史中,一直是作为一个地下秘密组织存在,因而,它化名特别多:天地会、红花会、三点会、三合会、万顺会……等等,甚至,上海小刀会、四川哥老会有时也以洪门作为他们的起源(存在不同说法,但都无据可考)。

但可以肯定的是,“洪门”是创立于明末清初,是一群不甘于臣服于满清的仁人义士,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创立的。这从“洪门”所供奉的牌位就可以看出来,始祖、五先贤、五宗、五祖、五义、五杰、三英、二师等等,里面多有是明末反清的知名人物。但由于由于清廷对“洪门”严刑究办,杀戮株连,所以洪门多以囗头传述来秘密结社,对具体来源出处也就难以考证了。

在随后的历史中,有关“洪门”的记载并不多,大抵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固,“洪门”的反清事业也遥遥无期,而随着清廷的打压,“洪门”组织也逐渐离散化,衍生出各种流派,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神秘组织。

而“洪门”以一支政治力量,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则又到了清末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而且是从海外而来。

 

革命初起源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洪门”也随着华人华侨大量出国,在海外落地生根。但由于人口来源、所从事的行业等因素,“洪门”最初在海外是一个大的概念,其实分为了很多不同的堂口。其中,1876年成立于夏威夷檀香山的洪门致公堂(义兴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致公堂的三大信条是“以义气团结,以忠诚救国,以侠义除奸。”

致公堂属于洪门组织,最早成立于1848年,是洪门二房“洪顺堂”的嫡系,洪门致公堂和安良、协胜一起,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华人社团,而且至今仍活跃在全美各地的华人聚居地。1876年,“致公堂”在美国檀香山正式登记成立,接着致公堂在美洲普遍出现。从那时起至今,美国洪门致公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致公堂”也渐渐发展为洪门组织在美洲的统称。

而洪门致公堂与中国革命的渊源,则要从1904年说起。

1904年1月,孙中山赴檀香山。为了发动洪门人士参加革命并把洪门组织改造成为革命力量,那年1月11日,孙中山毅然加入了洪门国安会馆(会员名册至今保存在檀香山国安会馆中)。他的加盟使洪门领袖和会众大为振奋,视为洪门的殊荣,除了热烈欢迎外,还授予孙中山“洪棍”的崇高职务(“洪棍”为主管纪律的高级职务),大家热情地尊称他为“洪门大哥”。

1904年3月,孙中山到了旧金山,会见了洪门致公堂的领袖黄三德等人。为了改变洪门组织“章程陈旧,组织涣散”的状况,他于当年5月,正式向洪门致公堂提出改革、整顿致公堂的建议,当即被接受。

IMG_257

孙中山与黄三德

其时,1899年,梁启超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到1900年前后,在美洲会员已经达到百万之众。革命党与保皇党争夺华侨资源就此开始,一直持续到辛亥革命之后。而孙中山加入致公堂,对与保皇党的斗争,对致公堂的改革无疑是关键。

孙中山起草的《重订致公堂新章》,新章共80条,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了组织的名称,一律称为致公堂,在旧金山设置致公堂总堂;规定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

致公堂新章程制订之后,孙中山开始了在美国的长途旅行和宣传。这是一次历史上著名的巡回演讲,长达半年。因为有黄三德的陪同,孙中山少了一份孤独,但同样坎坷。所到之处,孙中山都聚众演说,宣传救国,黄三德则招收新会员拜盟行礼。但保皇党在洪门中的广大势力,对于总注册措施仍是一个沉重的桎梏,“惟是时洪门团体异常散漫,各埠分堂职员身跨保皇会籍者,实繁有徒。虽经总理舌敝唇焦,多方劝谕,而各分堂对于总注册事,仍属虚与委蛇,延不举办”。

 

据说他加入的过程是这样的,姑且当做小说看:

1894年,孙中山到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要求“改革”,结果无人理睬,满腔热血的孙中山决定“单干”,并开始付诸行动……

被李鸿章拒绝后,孙中山就远赴美国檀香山(夏威夷州首府)求助。少年时期的孙中山曾在那求学,有一大帮的同学和亲戚。

在当地,他的哥哥孙眉更是被称为“茂宜王”。他在夏威夷茂宜岛有着大片的农场,养着几千头牛羊。

不过,孙中山的“求助”过程却是一番坎坷,夏威夷距离中国十万八千里,当地人一听说孙中山的“谋反”言论后,大惊不已。

“这可是要诛灭九族的啊。”一群亲朋好友全躲着孙中山。

几个月的辛苦下来,孙中山仅仅拉拢了几十人。

然而,就这几十人,当下便决定成立“兴中会”,同盟会的雏形就此形成。孙中山甚至还借助银行力量,发行“革命成功后,加倍偿还”的债券,筹得几万元。

当年冬天,孙中山先带“兴中会”几名会友回国。就在准备大干一场时,孙中山联系到了另一个超级政治偶像——梁启超。

两偶像相遇,无比激动,两人细谈后,甚至要联合改组,成立新党。

这时的梁启超正奉康有为的命令,将去檀香山开“保皇派”会议。孙中山说那是我的地盘,给你张介绍书吧,到那自有人相助。

于是,“忠厚”的孙中山就上了梁启超的当。

梁启超一到檀香山,拿着介绍书,四处召见“兴中会”成员,趁机对他们“洗脑”——“革命即是保皇,先让光绪帝复辟,才能救大家。看介绍书,孙中山也同意的。”

几个月后,“兴中会”变成了“保皇会”,梁启超筹得十几万离开。

在国内的孙中山听闻此事,脸色大变,去信大骂梁启超“失信背约”,梁启超大概也觉得自己做得太过分,任由孙大骂。

不过,梁启超的工作质量实在太高,“保皇”思想一旦形成,竟无法根除。

1904年,孙中山再次去檀香山想澄清事实时,竟无人响应,甚至当地媒体还攻击“革命”,让孙中山很是无奈。

孙中山在檀香山感觉“孤立无助”,于是抽空去拜访了“茂宜王”孙眉,家人相聚,自然无比高兴。

此时的“茂宜王”也正临困境,因为当地政府取消土地私有,让孙眉损失惨重,家道开始没落,无法赞助孙中山。

孙眉的母舅杨文纳曾在1896年去过美国内地,帮孙中山游说,但成绩不佳,他觉得原因是没人帮助,特别是缺乏当时华人最大势力——“帮派”的力量,于是他劝说孙中山加入当地帮派——“洪门”,一可增加实力,二可与“保皇派”一斗。

洪门,当时在美洲最大的无疑是致公堂。

可是,在孙中山加入前,“保皇派”早已有人是洪门弟子,一听到政敌竟然加入,纷纷反对。

这时,孙中山的入门介绍人——洪门前辈叔父钟水养发话:“洪门宗旨,在于反清复明,孙某未入洪门,早为这宗旨而奋斗,我们是一家人。”

大哥发话,小弟不敢吭声,于是挑选吉日,让孙中山拜盟,正式成为洪门弟子。

洪门有着等级之分,分洪棍、纸扇、草鞋三级。洪棍为元帅的别名,是当家、执行者;纸扇是幕僚、参谋;草鞋是外勤、联络员。

刚进门的孙中山,立即被洪门大哥封为洪棍,可见当时“政治偶像”的力量。

1904年冬天,孙中山前往旧金山,为革命筹集资金。

没想到,轮船靠岸后,孙中山还是被“保皇派”暗算了一次。

美国海关上船检查旅客护照,检查到孙中山时,称他为“乱党”,暂留船上听取讯问。

根据美国海关规定,如果护照现场查出问题,应勒令该人返回原地;如果护照有疑问,该人应被关进海关,等待二次问讯,再由法院裁定,时间可长达几个月。

被人“举报”的孙中山就属于第二种情况,被关进海关的小木屋,几天后,二次问讯结果——孙中山被勒令退回檀香山,不服的话,可上诉法院。

关在小木屋的孙中山束手无策,托人向洪门求助。

旧金山致公堂为全美洪门总部,总部大哥黄三德平时热心革命,早听过孙中山的威名,这次听到“偶像级”的门徒竟然受此大辱,大为气愤,请律师依法相助,并缴纳500元保证金,孙中山在洪门弟子的欢呼声中,走出木屋。

3个星期后,法院判决到达,孙中山在美国横着走路都没事。

IMG_258

 还有很多学者说,孙中山在致公堂地位并不高,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等等,但是,听听公认的洪门大佬司徒美堂(1868-1955)是怎么说的吧。他在1954年10月所写《国外洪门历史和它的新情况》一文中说:“1904年孙中山第二次赴美,用‘洪门大哥’的身份振刷了洪门,取得美洲20多万洪门兄弟的热烈支持,把洪门带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忠贞报国路

 

1911年孙中山亲自提议,全体同盟会会员集体加入致公堂。1911年5月22日,同盟会在《少年中国晨报》上刊出布告,致公堂则在《大同日报》上刊登启事,共同宣布同盟会与致公堂的联合。

同盟会和致公堂合并后,孙中山向致公堂提议,组织洪门筹饷局,为国内武装起义筹集军饷,对外则用“国民救济局”名称。经过努力,仅五个月时间,便筹集资金14.4万多美元,有力支援了国内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前,曾先后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历次起义中购买枪支弹药、创办报刊等经费,以及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奔走各地的车旅费和生活费,很大部分是海外洪门组织及其成员以及华侨捐赠的。据不完全统计,1910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所得到的海外捐款约20万美元。

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革命党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历次都有海外洪门成员回国参加,有的还是起义军的领导者和骨干成员。如1895年广州之役、1900年惠州之役都是以洪门成员作为基本力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其中大部分为洪门志士。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海外洪门组织和广大成员为胜利欢欣鼓舞,立即筹款欢送孙中山从纽约返回祖国。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亲历、亲见了海外洪门和华侨在辛亥革命中可歌可泣的爱国表现,感触至深,由衷赞叹说:“华侨为革命之母。”

在这段历史中,洪门的作用,让我们列举几个人物就很容易说明。

秋瑾(1877-1907)

浙江山阴(绍兴)人,1896年,与王廷钧完婚,生了一对儿女。1903年随丈夫女儿赴京,,加入冯自由、梁慕光的洪门三合会,被封“白纸扇”。1905年回国,加入了徐锡麟、蔡元培的光复会;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秋瑾被选为评议员,兼任浙江省主盟人,在此期间还重组了共爱会。1907年和徐锡麟约定7月共同起义,徐锡麟提前刺杀恩铭失败,被捕牺牲,秋瑾问讯没有马上起义响应,错过了时机,不久事泄清兵来抓,秋瑾不走,冀望“牺牲我一人”,“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被捕就义。辛亥胜利后,孙中山为杭州秋瑾墓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留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IMG_259

秋瑾

刘道一(1884-1906)

湖南湘潭农家,1904年初,黄兴组华兴会,刘氏昆仲加入。华兴会派刘道一去联络说服湘潭的哥老会,刘说服了哥老会大佬马福益。3月赴日留学,和秋瑾等人组十人会,随后又加入冯自由、梁慕光的横滨三合会,秋瑾白纸扇,刘道一草鞋。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书记、干事。1906年,遵黄兴指示,与蔡绍南等人回国运动谋反。12月,与龚春台领导萍浏醴起义,不幸被捕(湖南巡抚岑春煊),自认是刘揆一,长沙浏阳门外牺牲。刘道一是同盟会成立后,为革命牺牲第一人,享年22岁。黄兴孙文写诗凭吊,有“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淡中原侠骨香”,民国成立,孙文发布《命黄兴优恤刘道一令》,供祀于大汉忠烈祠。

冯自由(1882-1958)

其祖冯展扬就是会党分子起义被捕,死于狱中,其父冯镜如愤而东渡,在横滨开店,赶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文东渡,冯镜如热心结交和招待,作了兴中会横滨分会的会长。冯自由也入会,年纪最小,人称革命童子。1904年冯自由参与组织横滨的洪门三合会,被封草鞋。1912年元旦,冯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袁当政,冯作了稽勋局局长。随后二次革命护法战争孙文成立中华革命党,也是紧紧跟随孙中山。一支笔杆子,年轻时各种办报,老了写了几部革命史,包括最著名的《革命遗史》。老来50年代任总统府顾问,58年脑溢血去世。

 

艰难建党史

 

据黄三德回忆,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能当选临时大总统,以致公堂为首的华侨团体出力最大,“于是连日筹划发电报,用各埠致公堂名义,各华侨团体名义,一日而发三数十封,电报之费逾千,果然南京诸代表皆震惊孙文之虚声,谓临时总统非孙君莫属”。

民国成立后,曾经的洪门致公堂想蜕变为政党,“洪门人士之有识者,亦知在民国时代,政治公开,洪门宜将秘密会祉之行动,光正磊落组织为政党,方足以收罗人才,应付国变”。

为洪门建党立案一事,黄三德于民国元年到国内奔波。但洪门的这种政治觉悟四处碰壁。甚至发生了著名洪门人士黄世仲和许雪秋被枪杀的事件。

而且洪门立案一事始终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五邑大学副教授梅伟强分析,“当时民国刚建立,孙中山很忙,面对着一个烂摊子,哪有心过问这个?于是他把洪门立案这个事交给胡汉民,但胡汉民不搭理,拖着。胡汉民对洪门历来有看法,认为是黑社会。黄三德回国一次,就将立案的事对孙中山提一次,提的多了孙中山就烦了。黄三德对孙中山的印象就不好了,认为他不够朋友。”

厘定洪门性质至今仍极为困难。褒扬者将洪门视为促成华人团结互助的社团,贬抑者将之视为黑社会。孙中山淡化与洪门的联系,不能排除避嫌“黑社会”这个因素。

当洪门要求建党立案无果后,黄三德和洪门与孙中山产生了裂痕。1915年5月24日,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致函洪门,劝其全体加盟,期望各埠洪门团体改组为中华革命党支部。信函寄到各埠致公堂后,洪门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没有遵函改组。

1916年倒袁后,洪门再次争取立案,已获得黎元洪等要人批准。但洪门在广东建五祖祠的设想被孙中山反对,不肯签名。

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后,曾当面让黄三德通函致公堂,一律改为中华革命党。此举遭到了黄三德的拒绝,双方严重到当面翻脸。

洪门建党计划并未因与孙中山闹崩而搁浅。与陈炯明的合作是洪门建党迈出的重要一步。陈炯明与孙中山分离后,谋求在政治上创立新党,这个诉求与洪门的建党设想相一致。双方建立了联络并日益趋近。在共同政治目标的推动下,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司徒美堂、黄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门团体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了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所以实际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筹备组党会议,并通过了《中国致公党党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在会的《缘起》中,对成立中国致公党的宗旨作了说明:“我洪门为复国而起,为保国而存,为富强国而力图进取。肩斯重任,宏济巨难,舍我洪门其谁与归?我洪门人士其奋兴乎。务使这次恳亲大会计划成功,进行顺利,则令中华民国真正共和之实现”。

1925年8月筹备委员会总会又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就有关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了全体洪门人士。

IMG_260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通过《中国致公党党纲》;选举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主席总理。这一次恳亲大会为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IMG_261

陈炯明

 

凰浴血生

 

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公党的成立,标志着华侨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中国致公党成立后,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致公堂组织也实行改堂为党,使致公党的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但由于洪门之间有较强的独立性,改堂为党的决议,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门团体中普遍实行,实际上形成了党堂并存、堂党不分的格局。

1931年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在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决定存堂保党,以党领导堂,这一决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进步。“九·一八”事变后,致公党领导广大党员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通过致公堂等洪门团体发动华侨积极支持国内一切抗日救亡运动。司徒美堂也立即联合各侨团组织,发动了募捐救国,又亲自携带侨胞及捐赠物资到上海慰问十九路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号于美国、加拿大、古巴、秘鲁、巴西、巴拿马等国之间,宣传抗日救国。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部停止活动,但日军南下侵略南洋各国,激起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党(堂)组织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或组织华侨抗日武装,参加当地人民的抗日军。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的洪门人士许志猛、官文森、陈演生秘密组织发动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

 

 

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发表宣言和告海外侨胞书,提出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走上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会上,李济深当选为主席。

1948年5月,致公党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与各民主党派联名通电表示拥护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发表宣言,号召广大侨胞积极支持祖国的革命,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贡献力量。

1949年,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致公党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现在,洪门在海外是这个样子的。

IMG_262

 

      而在国内,就没有了洪门,只有“中国致公党”,是这个样子的。

IMG_263

 

 作者:刘望平

 

 

 

创建时间:2023-04-23 10:51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