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直通车”】全力加强捐赠医用防护物资质量监管,保障医护人员“最后一道防线”(2.4)(1)
尊敬的衡华书记:
见字如面。
防控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自启动以来,我市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中共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广泛动员群众,全面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自防自控,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各条战线有条不紊,长沙始终保持0死亡病例,累计治愈6人等抗疫成绩有目共睹。当前,疫情阻击战正进入关键阶段,社会各界利用一切资源缓解物资短缺,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以解燃眉之急。但同时,正因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资供需矛盾突出,大量不合格口罩、进口三无口罩等进入国内市场,甚至被大量捐赠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各市州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这些产品不但无法起到防护作用,甚至危害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使院内感染风险陡增,严重妨害疫情防控,亟需加大监管力度。
为此,紧急呈上《全力加强捐赠医用防护物资质量监管,保障医护人员“最后一道防线”》供您参阅。
此致
敬礼!
致公党长沙市委主委
2020年2月4日
全力加强捐赠医用防护物资质量监管 保障医护人员“最后一道防线”
据有关部门披露,截至2月2日,全省共查处未经注册审批(备案)、无证生产、无合格证明、无合法来源和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案件27起,依法查扣非法口罩产品143.55万只;其中涉案货值较大的重点案件9起,如:
1月26日,长沙望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乌山街道某小区查获一批口罩,其中一种外包装无任何中文标识标签;另外两种均为劳保用品公司出品,并非医用用途口罩,对当前的冠状病毒无任何防护作用。口罩无进货票据、产品合格证和供货商的资质。
1月28日,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获“三无”进口口罩8000余个,执法人员鉴定,这些口罩均无包装、无中文标识,没有产地、生产厂家和生产原料等信息说明,也没有检验合格标志和进口产品注册证,属于“三无”产品。佩戴后不但不能起到隔绝病毒防护的效果,若材质不达标还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
1月28日,益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扣押117箱、价值36.952万元的进口口罩,这批口罩为无纺布工业口罩,而非医用口罩。所有产品外包装上标有英文字母,没有任何中文标识,更无厂名厂址,内有塑料包装,塑料包装上没有任何标签标识,内外包装均未见产品合格证,属“三无”产品。
1月29日至30日,长沙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天心区、岳麓区等多家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查获多批次问题口罩。其中,有的药店无法提供其销售“一次性口罩”的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合格证明文件及随货同行单,有的产品生产日期竟为“2020年2月8日”,有的未标示生产批号等信息。
大量不合格或进口“三无”口罩流入市场,其中不少通过捐赠渠道进入各级医疗机构,不但扰乱市场秩序,破坏正规生产厂家的口罩经营与销售,也为人民群众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呼吁医疗机构在物资接收上加强质量管控。
一是进口医用防护用品必须提供境外医疗器械上市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符合欧美、欧盟和日本相关标准,并作出产品质量安全承诺。
二是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捐赠医用防护物资质量管控,必须证照票据齐全,必须可溯源。进口物资在国内流通往往环节众多,特别是捐赠物资,为保证质量,进入医疗机构的防护物资必须提供随货同行单据,必须溯源进货票据、供货商资质等。
三是药监局、慈善组织、受赠单位建立联动机制,对捐赠物资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医疗机构,把好产品质量最后一道关。
四是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海关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重拳出击,从生产、入境、流通、终端各个环节入手,坚决杜绝“三无”医用物资流入医疗机构和市场。
疫情当前,销售假口罩等违法犯罪行为触目惊心,形势严峻。医用防护物资是保护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医疗机构,早日赢得疫情阻击战的胜利。